中钢网,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重庆分站 其它地区

您现在的位置: 中钢网 >> 重庆分站 >> 钢厂资讯

湛江钢铁铁钢比再创新低

来源:在降低铁钢比的工作中,无论是体系协同的响应力和执行力,还是破立平衡的担当和勇气,都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意义,更是全体员工完成未来任务使命的坚实后盾 编辑: 2020年12月23日 8:39:00 打印

  湛江钢铁要刀刃向内,不要把过去所有的东西都视为理所当然,要追求极致效率;多用铁水有历史的合理性,但历史的合理性并不代表具有现在和将来的合理性,应该思考怎么来达到“极致效率”。

  在被陈德荣书记、董事长点名后,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围绕“全面对标找差、追求极致效率”进一步自我加压,从三个维度精准发力,做实“2585”工程。

  9月份铁钢比实现“破九进八”后,湛江钢铁正式向铁钢比“850”发起冲锋。

  吹响冲锋号角!湛江钢铁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刘代德等公司领导多次到现场指导策划部署;炼钢厂班子成员立即拿起“接令棒”,组建“降低铁钢比联合攻关团队”,全体系协同各单位开展降低铁钢比工作;党政工团齐上阵,迅即汇聚力量、攻坚克难。

  继铁钢比9月份首次“破九进八”后,10月降至888kg/t,11月进一步降至884kg/t。进入12月,团队拿出更优、更准、更稳的方案,向阶段性“850”目标发起冲击。12月11日至18日,铁钢比降至831kg/t,成功突破“850”阶段性挑战目标。

  继铁钢比突破“850”之后,钢水量实现“破八进九”

  降低铁钢比,随之而来的是效益溢出的巨大化。本着“冶金原理+科学管理”的原则,湛江钢铁成功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12月18日,炼钢厂产钢量历史性迈入900万吨大关。

  期间,转炉生产节奏显著提升,冶炼周期实现“破四进三”,创下日产钢90炉、月产坯82万吨的高产新纪录,三台大型板坯连铸机实现连续16个月无漏钢,达到世界先进水平!

  突破瓶颈的背后,少不了打破“理所当然”的担当和勇气

  从“被点名”到“要正名”

  随着炼钢工艺的持续探索,热平衡成为制约铁钢比进一步降低的关键。制造管理部部长孙震、副部长黄港明带领团队反复推敲,从全流程工序角度考虑,寻求热平衡的新源头。依靠体系协同联动,补充发热剂的成本问题很快成为了他们的“眼中钉”。

  在大家摸不着头脑时,黄港明提出了“利用现有热源减少散失,将节约的热量补充给废钢”的攻关计策,积极协调“热平衡”问题。自9月以来,生产管制中心主任袁义义协同团队,依托研究院进行技术分析,明确实施鱼雷罐加废钢的工作方案。

  为确保“保温、安全、好利用”,团队通过理论模型科学测算、广泛对标借鉴及精细的试验,摸索出鱼雷罐加废钢品种及量的最佳匹配模型,既保证“瓶塞”保温作用,也达到了易于熔化、收得率高的目的。

  唯有敢于“破”、善于“立”,才能出奇制胜

  “困难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,到底这事难不难、成不成,干了再说,我们拿数据说话!”这是炼钢厂副厂长王洪亮说的最多的一句话。为此,他提出了实施计策。

  整“条”统筹,建立联动机制

  针对KR、转炉、精炼、连铸、精整全方位管理的动态特点,将相关所涉区域全部“打碎”重新梳理。

  “深”入研究,实践出真理

  每天下午3点召开“铁钢比天天读”现场会,主要分析前一天及当班生产过程的异常,重点梳理生产数据,随即制定新的改进措施。

  “高”点定位,注重成本分析

  9月份以来,铁钢比从930、910逐步降至893、888、884.....每到新的突破点,都需要动态制定和优化对应相关工艺方案,推敲验证。

  细化分析10多种废钢品种的收得率,反复排列组合,直至最优,真正做到成本与收得率的匹配,在降低铁钢比的同时力求成本最优,一分不必要的钱都不多花。

  从“自我否定”到“主动担当”

  滴答滴答滴答……挂在墙上的钟表指针不停转动,时间已是凌晨1点半。钢铁料消耗及各区域铁钢比实绩跟踪表刚刚发出,转炉区域管理组李勇长舒一口气。自开展降低铁钢比工作以来,负责全厂金属平衡的他,每日微信步数时常过3万。

  李勇清楚,要走出第一步,是最艰难的。降铁钢比过程中,必定会打破现有的许多生产平衡。面对接踵而来的异常情况,他需要重新计算、翻新、跟踪。24小时电话在线的他,哪里有问题,就去哪里补漏洞,分析、统计、总结从未停歇,协同技术团队重新梳理了工艺脉络。

  在所有设备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,废钢料槽车单车运输量提升约34%,废钢自卸车总体运量提升约40%,抓钢机、吸盘吊作业小时提升约9%,集中力量保废钢供应,始终保持着炉前废钢“零断供、零等待、零影响”的纪录。

  另一方面,湛江钢铁首台分体式废钢料槽于11月25日重负荷试车一次性投运成功,比计划时间提前了2个多月。因此,困扰铁钢比“破九进八”的关键瓶颈得到了彻底解决,为炼钢厂提升产能提供废钢运输保障。

  除了眼前的精锐技术力量以外,还有许多员工为铁钢比作出了突出贡献。制造管理部、物流部、炼铁厂相互协同,与自身历史最好水平比、与行业标杆比,全力挑战着“极致规模、极致效率、极致成本”。因为他们每一个人,都知道自己肩负着重任。

  要把“追求极致”变作“理所当然”

  “10月份以来,一个月氧枪漏水14根”,这是自投产以来,前所未有的数据。每一炉试吹必须全程跟踪,2.6m、2.8m……历经反复实验,但效果依然不理想,大家一时被这严峻的问题卡住了。

  “等一下,开吹枪位要调一点、再调一点”。转炉炉长蒋资州正在聚精会神地操作转炉冶炼。作为经验丰富的属地化员工,他展开了无数次试吹实验直至成功。当难题攻关有了主心骨,问题解决就迈上了快车道。

  志不求易者成,事不避难者进

  冲刺铁钢比“850”的点滴故事,折射出来的是湛江钢铁的“生命力”。刚刚突破的“850”,则是一种“蜕变”、一个突破极限的“印记”,意味着进入了新的起点。

  顺境中存危机,逆境中有希望。“降低铁钢比”为湛江钢铁破除瓶颈、补齐短板提供了契机,完成了从“不敢想”到“干成了”的艰巨挑战。大家主动作为,积极创造生产条件,全力打好化危为机的战略保卫战。

  从“被动求稳”到“破而后立”,从“点动”到“自动”,炼钢厂党委书记、厂长汪宁带领铁钢比攻关团队,不断突破新的指标,勇敢、大胆地向“极致”发起挑战。这一过程让他感触良多:“在精细部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心,是令人安心的力量,我们只要坚定方向、保持耐心,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攻关策略和举措,就没有什么能真正难倒我们!”

  新发展阶段为湛江钢铁带来了新的时代效应:“追求极致”的常态化。在降低铁钢比的工作中,无论是体系协同的响应力和执行力,还是破立平衡的担当和勇气,都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意义,更是全体员工完成未来任务使命的坚实后盾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广告

热点新闻